task:本次公开课对自己触动最大的三点
自我审查与怯于提问
- 大妈曰:我们这代人从小受到的教育,就是只做告诉我们可以做的事情。多做多错,少做少错,不做不错。凡事都自我审查一番,规规矩矩、畏畏缩缩。自我矮化,不敢提问题。但是不敢提问题,别人如何帮助你?
- 大妈给出一个断言,只要不会使用提问智慧的人,不会学会编程。这句话里包含了两层,一是提问的行动,二是恰当地提问。
- 于我而言,应该说两方面都有欠缺,尤其是第一方面:缺乏提问的动力,同时缺乏提问的能力。
- 缺乏提问动力,一是来源于害怕被人耻笑。尤其初入群时,看到好多学员因为问一些稍微探索就能明白的问题而遭到批评,我更是倍觉压力——虽然受批评的不是我。二是个人经验,很多问题问了并不会得到有效解答,而是需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试错,因此习惯了依靠自己以及搜索引擎。三是还没有正式开始编程。需要前期完成的许多任务:熟悉CLI、github、git、MD、gitbook,python语句(还没正式开始碰learn python the hard way),我都在摸索中。因为第一周,我都在完成任务和学习官方帮助文档中摸爬滚打,就算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,也是暂时绕开,没有精力深入钻研和提问。
- (如果你问我,为什么那么慢。我会说,养孩子嘛,需要花费的心力太多,只有上班了才有能力学习。当然,这些借口,不说也罢的。)
- 我缺乏提问的能力,是指在初学的千头万绪中,太多的不懂,根本也无从问起。就好像最初看群里聊天,感觉能看懂的都是废话,有用的东西都看不懂(当然,其实看不懂的里面也有很多是废话)。“提问”这个行动,被我寄放了太多的尊严和社交压力,如果没有感觉自己成为半个专家,对某个议题有大概的了解,我也不会提问。
- 不提问,错过机会,学费变捐款怎么办?
- 申请退款?
- 如果能申请成功倒也是一个选择!
- 如果申请不成功,在我坐下来学习时,我就这样做:
- if 遇到一个问题 then 搜索帮助和google -> 调试 -> 记录错误信息、搜索得到的相关信息、所做的更改和调试结果 ->反复这一过程 ->
- if 失败 ->发布提问
- if 成果 ->发布教程
最大的错误:没有立即开始写代码
- 大妈曰:学习编程,最大的错误是花了太多时间在学习不是非常必要的东西上。然后,大妈塞给我一堆以前很少接触的东西,说要我相信,这些是经过筛选后顶顶重要的,我要相信。于是我哼哧哼哧开始学习,然后听到大妈“怒斥”:最大的错误是没有立即开始写代码!
- 说实话,我相信大妈说的是真理。不过,多少有点惶惑,无所适从的感觉。如果说我应该用开学前期的时间来学习,那我当时确实是没时间。现在,我是要按部就班地学习documentation,还是找到一个练习——比方今天阳老今天披上一休皮布置的N推作业——立刻上手写程序呢?
- 在远远没有入门的现在,让我写程序当然我无法想象。不过我可以做到以下几点。
- if 明天,身边没小孩 then 找出昨天的聊天记录,揣摩并记录编程的思路 ->找相应的帮助文件 ->开写
输出是更残酷的输入
- 大妈曰:Learn python the hard way的练习52是什么?!教会别人python!我们不求教会别人,但你至少等教会半年前青涩的自己!这是输出笔记的重要目的。这要求你不仅是输出你自己的学习过程,更要求你用流程、平易地语言,让别人看懂你的教程。不仅让别人看懂,而且要让别人愿意学!
- 这些话让我明白,我之前写的简易的教程是走错了方向。因为总是觉得自己时间有限,我的输出教程近乎白描,而且着重在各种错误的处理。缺乏理念的介绍,也缺乏系统性,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天书型文本。因此,我已经开始对文本进行修改。让它从“记录”的目的转移到“教人”的目的。
- 其实我也知道“输出”型学习的好处。我自己深有体会的一个例子是在去年我参加的教师培训,需要做一个任意主题演讲。因此,我想到顺便学习我自己感兴趣的育儿主题:陈忻博士的挫折教育。因为我没有听过现场演讲,我在下载幻灯后,为了讲得更加透彻,翻遍了陈博的所有博客内容,把仅有大标题的幻灯、讲课笔记、和博客内容有机结合起来,并配上相应的插图。这次演讲后,我发现我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已经非常透彻且系统。因此,教学反转的效果我自己是深有体会的。
- 不过,就目前而言,教学反转的主要妨碍还是时间(也缺乏类似公开演讲的压力)。而节约时间的办法恐怕在于及时的记录,和不妨碍学习时间的整理文字过程。
- 如何做呢?
- if 在学习 then 随手记
- 睡前通读并发布(但愿这几天学习git能有成效让这一过程变快)
以下附课堂笔记
Lecture 2
主讲人:大妈 2015-10-15晚 2015-10-16收听
编程
- 一种编织行为
- 程序:过程的序列
- 行动
- 将复杂的条件转化成有序的可控的行为序列
如何达到状态
靠谱——kaopulity
- Keep
- all
- of
- processes
- usability
- 所有过程可用:键盘 编辑器 代码 编译器 内存 同一时刻可用
开智罪
- 问出初级问题,为什么?
- 对已有信息(链接)视而不见:GFM, github flavored markdown
- PP 在peer pressure下,开始主动解决问题!
- 工程师和普通人的区别
- 工程师不敢忽视任何一个链接
- 普通人 忽略了80%的信息
- 调动已有的潜能
- 抓住主要矛盾:以最小代价解决问题
- 问出初级问题,为什么?
- 核心目标:思维转变
- 思:思想
- 维:维度
- 一维:只看到眼前的,没有去关联
- 360-style “只按了下一步” gitbook的安装
- 自我审查
- 大陆法系:规定能做什么
- 海洋法系:规定不能做什么
- 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我审查。
- eg. 第九区的自我贬低
- “凡是没有明令禁止的事情,拼了命的去玩。感觉不对的时候停下来,该问就问。”
- 破壁 “打死都不敢问” 断言:只要不会使用提问智慧的人,不会学会编程
- 相信教练给你的信息洪流
- github:真正的 程序员在用的 信息洪流 沉浸
- 任务 ?画一个github的生态图
- 提点 gitbook github是两家公司
- gitbook记录教程和笔记+交流。
- ?github的wiki issue repo ... 各有什么差别,该怎么用
- 形式决定内容:issue不是bbs(“我顶”)——提供信息,解决问题
- 最大错误
- 花太多时间学习那些不是特别需要的东西
- 没有立即开始写代码
- 写代码,输出
- 节奏:每天固定时间 练习
- learn python the hard way: #52:教会别人(半年前的你自己)!
- 输出是更残酷的输入:
- 酷点1:提取经验(多维),变成文字(一维)
- 酷点2:编译成正常的自然文字:别人能看懂,别人能被打动
- 有料
- 有趣
- 有种(态度)
- 说服半年前的自己:我为什么要去做!
- 酷点3:慎独 无人监督地去搏斗 5W1H提问
- 怎么办?有法儿!:合意困难(desirable difficulties)下完成任务的阻滞感,是能力增长的强力助力
- 一周12h投入
- 200行以内的代码
- 4500+输出
- 输出是更残酷的输入:
- 任务 笔记 48h内 触动最大的三点 可以立刻改进的 给出链接 怎么样改变自己 用5W1H
- 怎么用google
- 关键词 组合
- google帮助 + - “” 豆瓣上2013年前包含阳志平的所有书(01:15:17)
- 总结
- 课程目标:编程思维的培养
- 变成思维的培养必须要编程 (意愿、动力)
- 靠谱行为的基础只能是靠谱
- 提问时获得技能的唯一起点 提问的智慧
- 教练价值源自你真诚的行动
- 合意阻滞是学习的最佳动力
- 课程目标:编程思维的培养